公海赌赌船jc710(中国)官方网站-欢迎您

访谈纪实 | 史晓林教授:中西医结合共治骨质疏松症
发布时间:2022-04-02 阅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进展,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无论是患者群体还是临床医生,对骨质疏松的理解认识并不全面,基于此,全科学苑特别邀请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史晓林教授,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发机制、诊断及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探析。


全球骨质疏松症很普遍,每3 s就有1例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发生

据中国脆性骨折术后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指南(2021)指出,骨质疏松是全球很普遍的问题。女性是病发的高危群体,约占发病人数的70%,而男性患者比例也是占据30%,在全球2亿女性罹患骨质疏松症中,每3 s就有1例因骨质疏松问题而发生骨折,我国每年新发髋部骨折68.7万,髋部骨折患者再发髋部骨折风险增加2.5倍。整体脆性骨折患者数量也在增加,无论是女性患者还是男性患者,骨质疏松症的诊治预防在当前临床上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当前,无论是患者群体还是临床医生,对骨质疏松的理解认识并不全面。史教授介绍到,除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外,激素水平和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是其病发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所带来的最大危害是骨量的快速流失和骨微结构的破坏,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同时引起腰背疼痛、驼背、畸形及影响心肺功能等问题的发生。

避免骨质疏松性骨折,加强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及定量CT诊断很重要。

史教授谈到,临床上因对骨质疏松患者的重视程度不高,患者也缺乏自身症状的敏感性,造成临床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情况出现,临床诊疗需进一步加强对高龄患者的骨密度检测,及危险因素评估分析,以避免因隐匿性以及患者缺乏对自身症状敏感性,造成延误最佳临床诊治期,当前临床上主要的筛查方式是双能X线诊断和定量CT(QCT)诊断。

目前,依据国际标准,双能X线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确诊率已达到50%~60%,年龄在70~75岁的骨质疏松患者或年龄在55~75岁之间的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双能X线诊断是判断骨质疏松患者的金标准,而对7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人群,由于骨质增生、韧带骨化、血管钙化等原因,双能X线诊断可能会存在诊断误差,而QCT则刚好可以弥补此类患者临床诊疗的短板。同时,还需要根据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OSTA评分)、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1分钟测试、简易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等手段判断骨质疏松症是否需要用药。

技术攻克,蛋白芯片诊断或将成为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又一重要标准

据史教授介绍,蛋白芯片诊断技术是为弥补当前诊断上所存在的弊端问题而专门研发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血液检测诊断骨质疏松症,或对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进行相关评估。该项技术是通过对大量全血、血清、及单核细胞进行靶蛋白研究,以及专门针对其泛素化、乙酰化、以及琥珀酰化研究筛查,最终,确定出一个相关靶蛋白。目前,该蛋白作为临床诊断蛋白芯片,其诊断率已达60 %~70%左右。后期如要大量推广该项技术,则还需在临床上再经反复佐证实验,同时申报相关课题,该技术一旦成功,将是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又一重大突破。 

中西医结合,共治骨质疏松 

首先,补钙和维生素D是预防骨质疏松疾症的首选措施,从本质上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可选择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及双向调整类的药物,在抑制快速骨丢失方面,西药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而中药制剂在骨质疏松治疗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骨质疏松所造成的骨折问题。

中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归属为“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主要是由于肾精不足、骨枯而髓减、骨失滋养导致的全身慢性退行性疾病。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首责于肾虚,其病位在肾,但与肝、脾相关。临床治疗上要根据不同表现酌情配伍健脾、益气、补血、养胃、活血、行气、化淤等法。治疗要以温补肾阳、滋补肝肾、填精生髓、强筋壮骨为主,兼以益气养血、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等。 

骨疏康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核心效果

史教授提到,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骨疏康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成药代表,已被纳入《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20)》中。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刺激成骨细胞生成而发挥全身骨骼保护作用,同时改善钙代谢平衡,提升骨骼肌质量,以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骨疏康在遣方用药上有着自已独有的特点,它既符合中医先天之本的肾,又符合后天之本的脾,同时还有病理产物的淤,从三方面同时进行治疗,其用药成分中所含有的淫羊藿、熟地黄、骨碎补、黄芪、丹参、黄瓜子等成分具有补肾的独特作用。在健脾方面,用益气、健脾、补肾的黄芪;同时,辅以木耳,以达到既能补脾,又能抑制淫羊藿带来的过度壮阳作用,达到了同类中成药所不能比及的治疗效果,再辅以丹参活血通络,所以骨疏康的遣方用药既能补肾健脾、强心壮阳、又能活血通络,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效果中极具效果的中成药物之一。 


史晓林教授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医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骨代谢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名中医传承人项目指导老师,浙江省新世纪151工程人才第一层次。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防治发展共同体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骨伤方药学》教材第一主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专项带头人,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方向带头人。


来源:全科学苑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uR8BliU1VfAhWWbdhz1fw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