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赌赌船jc710(中国)官方网站-欢迎您

张澄教授: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助力中医药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17 阅读

心血管病是我国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202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严控心血管病发病率,已成为当务之急。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澄教授长期致力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近期,全科学苑特邀张澄教授针对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医学与临床转化的经验及成就进行分享。  

01聚焦基础医学研究,强调转化医学价值

基础医学研究是持续推动医学科技创新与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的决定性要素之一,提高原创性基础研究始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目标。转化医学将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紧密连接,强调“从临床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双向转化。

近期,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张澄教授及其团队,在心血管病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新进展,研究结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采访中,张澄教授谈到,血管重构和心肌重构是构成心血管事件的两个关键环节。在心血管重构研究领域中存在着动物模型缺如、发生机制不明、检测方法受限、干预靶点甚少等重大科学问题。张澄教授及其团队经过10余年潜心研究,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科技成果,即建立了可模拟人类心血管重构的动物模型;揭示了心血管重构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发现了血管内皮细胞自噬促进剂和小分子激活剂;发现精氨酸酶1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炎症因子表达;发现了炎症因子抑制胶原合成的新通路;检出了心血管重构的易感基因和斑块破裂的预警指标等,这些研究成果必将对心血管疾病治疗开辟新方向、提供新思路。

02连接基础与临床,是心血管病发展必由之路

基础医学研究是医学进步的原动力和基石。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完全有可能将心血管病的治疗提高到崭新阶段。

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蛋白与多数心血管疾病有关,ACE2是一种重要的心脏功能调节因子,可以促进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向血管紧张素1-7[Ang(1-7)]转化。机体中的AngⅡ是在ACE的作用下,由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转变而来的一种多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升高外周阻力,增加血容量,导致血压升高。Ang(1-7)是由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段,有利于转化为稳定的小分子多肽。ACE2在心血管系统和许多其他器官中显示出保护作用。张澄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正在加大ACE2的临床试验研究,ACE2的研究有望尽快实现临床转化。

此外,张澄教授还对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临床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成果进行了分享。 研究发现香烟中的主要成分尼古丁,与AngⅡ都能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AMPK,导致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特异性表达,从而增加腹主动脉瘤(AAA)风险,重新解释了尼古丁导致AAA的困惑,而后的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也可导致AAA的产生,这对临床用药给予新的提示。

03基础医学助力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的优势在于临床实践,临床疗效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基石,开展临床研究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中医药临床研究发展迅速,转化医学的兴起为中医药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模式。中医药发展是从临床经验积累到理论体系的升华,是转化医学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中医药也具有自身特色及明确优势。张澄教授认为,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理论上具有较大的差别,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中药具有“多味”和“多性”的特点,在多味中药联合作用下,主要的成分会起到关键作用。以心可舒片为例,其中的有效成分,对于降低患者血黏度、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凝、增强心肌收缩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可以通过促进内皮功能、抑制炎症、调节脂质等多方面保护心血管,为临床用药提供较大助力。

大多数中药由多种方剂组成,较难建立中药分子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张澄教授强调,用基础医学的方法分析中药组分,挖掘中药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促进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优势,用科学的数据证明中医药临床价值,更好服务临床实践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代倩倩,王燕平,商洪才,王永炎.从循证医学与转化医学谈中医药临床研究发展[J].生物医学转化,2022,3(03):2-6.

[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2,27(04):305-318.

[3].闫佳.张澄:要做就做国际首个[J].中国科技奖励,2021(04):24-26.


张澄 教授/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导,美国心脏病学院Fellow(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FESC),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卫生健康突触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现任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教育部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学组副组长,中国青年科协理事,山东省心血管病学会侯任主委等职务。

多年来一直从事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Nat Med、Nat Rev Cardiol、Nat Commun、JACC、PNAS国际著名杂志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00,在SCI数据库中被引用1900余次。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国际学术论文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学术奖励。

曾获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中国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总经费达2000余万。


来源:全科学苑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aXBEbutWxvqo7hxzQ2mQg

XML 地图